一、编制目的建立健全应急体系和运行机制,应对极端恶劣天气,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辽宁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法规和相关规定,结合《庄河市教育局应对极端恶劣天气教学管理工作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三、工作原则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
把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对极端恶劣天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小学、幼儿园正常教学秩序,减少恶劣天气造成的损失。
2.坚持分级管理原则。
按照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当即将出现或已经出现极端恶劣天气的情况时,根据教育局应急领导小组应急预案,采取停课、停考、提前放假或延期开学等应急措施。
四、适用范围
1.本预案所称极端恶劣天气是指受台风、暴雨、雪灾、大风、雾霾等天气事件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影响,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的天气。
2.本预案适用于实验小学应对极端恶劣天气的教学管理工作。
五、 组织机构及职责
实验小学成立应对极端天气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应急领导小组,于娥任组长,孙永锋任副组长,尚书满、于秀艳、王福成、马庆和、吕美霞、姜云彩、柳晓钰为成员,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学校应对极端恶劣天气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六、 恶劣天气应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以下情况可以采取相应措施。
(一) 台风
1.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标准: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学校做好防台风准备工作;
停止露天集体活动;加固门窗、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切断危险的室外电源。
2.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学校做好防台风应急准备工作;
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
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师生切勿随意外出。
3.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12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学校做好防台风抢险应急工作;
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停课;
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师生应当尽可能到安全处避风,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者静止一段时间,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当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危旧校舍内的人员要及时转移;
应当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等地质灾害。
4.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达14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学校做好防台风应急和抢险工作;
停止集会、停课;
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师生应当到安全处避风,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者静止一段时间,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当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危旧校舍内的人员要及时转移;
应当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等灾害。
(二) 暴雨
1.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标准: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学校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
小学、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师生和幼儿安全;
校车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等情况,确保行车安全。
2.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学校做好防暴雨工作;
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旧校舍内的师生到安全场所避雨。
3.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学校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做好雨情、汛情研判,及时采取提前放学、延迟放学等应对措施;
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
处于危险地带的中小学应当停课,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
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4.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学校做好防暴雨应急、抢险工作,做好雨情、汛情研判,及时采取提前放学、延迟放学等应对措施;
停止集会、停课;
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工作。
(三)暴雪
1.暴雪蓝色预警信号。
标准: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或者已达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防御指南:
学校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工作;
师生注意防寒防滑,校车驾驶人员小心驾驶,车辆应当采取防滑措施;
加固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
2暴雪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6毫米以上,或者已达6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防御指南:
学校落实防雪灾和防冻害措施;
师生注意防寒防滑,校车驾驶人员小心驾驶,车辆应当采取防滑措施;
加固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
3.暴雪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防御指南:
学校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的应急工作;
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
师生注意防寒防滑,校车驾驶人员小心驾驶,车辆应当采取防滑措施;
加固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
4.暴雪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5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5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有较大影响。
防御指南:
学校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的应急和抢险工作;
师生注意防寒防滑,校车驾驶人员小心驾驶,车辆应当采取防滑措施;
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停课安排。
(四) 大风
1.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标准:24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者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学校做好防大风工作;
关好门窗,加固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
师生注意尽量少骑自行车,刮风时不要在广告牌、临时搭建物等下面逗留。
2.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12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者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学校做好防大风工作;
停止露天活动和户外危险作业,尽量到避风场所避风;
切断户外危险电源,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
3.大风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者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学校做好防大风应急工作;
校舍抗风能力较弱的中小学校应当停课,师生减少外出;
切断危险电源,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
4.大风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13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2级以上,或者阵风13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学校做好防大风应急和抢险工作;
师生应当尽可能停留在防风安全的地方,不要随意外出;
切断危险电源,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
(五) 沙尘暴
1.沙尘暴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12小时内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1000米),或者已经出现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学校做好防沙尘暴工作;
关好门窗,加固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
师生注意携带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以免沙尘对眼睛和呼吸道造成损伤;
呼吸道疾病患者、对风沙较敏感师生不要到室外活动。
2.沙尘暴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可能出现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500米),或者已经出现强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学校做好防沙尘暴应急工作;
停止露天活动;
校车驾驶人员注意沙尘暴变化,小心驾驶;
师生注意尽量少骑自行车,应当戴好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注意交通安全。
沙尘暴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可能出现特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50米),或者已经出现特强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学校做好防沙尘暴应急抢险工作;
师生不要在户外活动;
中小学、幼儿园推迟上学或放学,直至特强沙尘暴结束。
(六)高温
1.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
防御指南:
学校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工作;
师生午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对学生进行防暑降温指导。
2.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防御指南:
学校落实防暑降温保障措施;
师生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
对学生进行防暑降温指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以及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负载过大而引发的火灾。
3.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防御指南:
学校采取防暑降温应急措施;
停止户外露天作业;
对学生采取保护措施;
要特别注意防火。
(七)大雾
1.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等于200米的雾并将持续。
防御指南:
学校做好防雾准备工作;
校车驾驶人员注意雾的变化,小心驾驶;
户外活动注意安全。
2.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等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
防御指南:
学校做好防雾工作;
校车驾驶人员必须严格控制行车(船)速度;
减少户外活动。
3.大雾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
防御指南:
学校做好防雾应急工作;
校车驾驶人员根据雾天行驶规定,采取雾天预防措施,根据环境条件采取合理行驶方式,并尽快寻找安全停放区域停靠;
师生不要进行户外活动。
(八)雷电
1.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活动,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
防御指南:
学校做好防雷工作;
密切关注天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2.雷电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经受雷电活动影响,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
防御指南:
学校落实防雷应急措施;
应当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
户外人员应当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者汽车内;
切断危险电源,不要在树下、电杆下、塔吊下避雨;
在空旷场地不要打伞,不要把农具、羽毛球拍等扛在肩上。
3.雷电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已经有强烈的雷电活动发生,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
防御指南:
学校做好防雷应急抢险工作;
师生应当尽量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并关好门窗;
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和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尽量不要使用无防雷装置或者防雷装置不完备的电视、电话(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等电器;
密切注意雷电预警信息的发布。
(九)空气严重污染日
1.重度污染日。标准:200<全市平均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300。预计未来24小时为重度污染日,或者已经出现重度污染日,预计未来还将持续。
防御指南:
小学、幼儿园减少户外运动。
提醒儿童和患有心脏病、肺病等易感人群应当留在室内,停止户外运动。
2.严重污染日。
标准:300<全市平均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500。预计未来24小时为严重污染日,或者已经出现严重污染日,预计未来还将持续。
防御指南:
小学、幼儿园停止户外体育课。
提醒儿童和患有心脏病、肺病等易感人群应当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
3.极重污染日。
标准:全市平均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500,预计未来24小时为极重污染日,或者已经出现极重污染日,预计未来还将持续。
防御指南:
小学、幼儿园停止户外活动和露天体育比赛活动。
提醒儿童和患有心脏病、肺病等易感人群应当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
区市县(先导区)教育行政部门应急领导小组可针对其它极端恶劣天气,或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决定采取相应措施。
七、 应急措施的实施
(一)停课应急措施
1.正常教学时间遇极端恶劣天气确需停课的,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及时发布通知,明确停课的时间和复课时间,提出相关要求。
2.学校要及时将停课通知告知每一个学生和家长,并调整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3.学校按照市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时间停课和复课。若确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复课的,必须报告上级主管部门,经批准后方可延期复课。
4.停课后,学校要妥善安排好各项工作,确保复课后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二)提前放假或延期开学的应急措施
1.学期末或学期初遇极端恶劣天气,学校确需提前放假或延期开学,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及时发布通知,明确提前放假或延期开学的时间,提出相关工作要求。
2.各中小学要及时将提前放假通知告知每一个学生和家长,及时调整教学工作计划,未完成的教学计划应在下学期予以安排实施。
3.提前放假时,学校应妥善安排好期末考试、阅卷及成绩发放等工作,确保学期教学工作任务完成。
4.提前放假后,学校要妥善安排好各项工作,认真做好开学准备,确保下学期开学工作有序进行。
(三)确保通讯畅通。为应对极端恶劣天气,学校应完善“教育局—学校—班级—家长”的通讯网络,保持通讯畅通。在应急期间,学校要安排人员值班,对外公布值班电话,方便学生和家长咨询。所有责任人员必须保持通讯工具24小时畅通。
八、 责任追究
学校要按照市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要求落实工作,保持政令畅通,做到令行禁止、步调一致。对工作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失的,依据有关规定进行问责,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