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案例 > 《小学生主动预习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主动预习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2013年05月27日 10:08:51 来源:大连庄河市实验小学 访问量:1310
庄河市实验小学   张春瓶
 
小学生主动预习方法研究于2012年3月立项,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全体课题组成员同心协力,认真落实课题研究计划,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对研究的过程、方法及主要成果总结报告如下:
一、研究问题及实践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如何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在主体教育思想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自觉地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为此,党和国家以及广大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曾经进行了长期的艰辛探索和努力,但主体的实际效果却一直不能令人满意。教学的问题,课改的问题,说到底实质上还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问题,是以谁为主体的问题。学校教育中主体地位倒置,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更不适应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方法与手段落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致使学生和学生群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了不应有的压抑,并进而影响到了他们主体发展性健康人格的建构和形成。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学校中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
对于预习,叶圣陶先生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叶老之所以这样重视预习,强调预习,正是因为看到了预习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小学生来说,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外,很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班级和家庭中健康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风气、正确的价值观念等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志趣教育环境。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是指家校同向利用现有的学校教育资源,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形成家庭、学校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合力,体现学校、家庭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等的一致性与和谐性。家校同向抓好预习习惯的培养是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物质环境,还为学生创设一种精神环境——“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
、课题研究设计
1、理论依据:
1)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积极创导的发现学习法,是让学生按教师提供的材料自己探究和主动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相应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
2)依据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育教学过程所发挥的主观能动作用。
3)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主体的、能动的。学生是个性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学生成长关键在于自身的积极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又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而自主发展,主要考虑学生的内因作用。
基于以上理论,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2、研究现状及目标:
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实行流动学习群体,已经成为近年来欧美许多国家普通教育的一种新趋势。许多教改实践也都证明,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自主学习方式的教育效益,都可以明显地看到,学生学习的潜能得到了较好的开发。特别是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培养入手来研究少年儿童,也已开始受到国内教育界的关注,孙云晓等专家学者在多项相关研究中,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理念。
学校、班级和家庭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及健康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风气、正确的价值观念等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志趣教育环境。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是指利用现有的学校教育资源,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形成家庭、学校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合力,体现在学校、家庭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等的一致性与和谐性。我们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想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的教育途径,为学生创设这种“志趣的学习生活氛围”,培养小学生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可持续性发展,并形成个性特色。
3、本班实际:
学生居住的周边环境较差,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加上学生的个性差异及行为习惯的多变性:有的惰性,不爱学习;有的学习上花了工夫,但方法不正确,事倍功半;有的聪明好学而学习习惯令人担忧;还有的受读书无用论影响,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极不利于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此,从我班实际出发,我们选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中的主动预习习惯为研究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一)具体内容
1、通过预习,学生自主解决一般问题。
2、培养小学生高年级学生主动预习的兴趣,提高质疑能力。
3、课外查找资料,并能进行有效筛选。
4、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
为了检测课题研究的成果,自2005年4月立项后,我们选我任教的班级分别进行了前测、中测、后测,并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先后三次向家长、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2、实验研究:
(1)小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中的主动预习习惯的培养方式和途径的研究;
(2)不同发展程度学生的预习习惯发展比较研究;
(3)小学生不良预习习惯矫治及教师不恰当教学方式变革的研究;
3、行动研究
(1)丰富的活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重视将空洞的教育变成具体形象的教育,在课堂上注重抓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2)正强化法:从心理学角度讲,每当孩子出现适宜的行为,教育者若能及时给予孩子肯定或奖励,孩子发生这种行为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强。当孩子的行为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时,研究者都应实现孩子一个小小的愿望。这些愿望就可以成为正强化物,如:红星、文具、小玩具或表扬语等等,适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各种不同强化物的刺激,收效很好。
(3)个案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加强了个案研究分析,在研究中采取矫正、培养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被试学生的分类观察发现,有的学生做事认真,预习效果很好,而有的同学抱着应付的态度来预习。通过让态度认真、预习效果好的同学介绍经验,交叉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带动了态度不认真的同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加强家校联系:实验班老师每天和家长用家校联系册取得孩子在家预习和在校上课的情况,互相配合,加强合作,并且规定了家长接待日,还不定期地召开家长会,发挥家长的作用,利用座谈会和访问的方式了解家长的想法,让教育孩子比较成功的家长介绍经验和做法。
四、实施步骤
1、筹备立项阶段:(2012.3-2012.4)
采取调查法、实验法、行动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进行全面的论证。开展预习习惯培养的学习研讨活动,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
2、开题论证阶段:(2012.4-2012.5)
继续对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进行全面的论证,组织学习现阶段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前期的理论学习和培训,在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及研究内容等方面达成共识,进一步分析和理清相关研究问题的概念,完成开题报告。
3、组织实施阶段:(2012.6-2012.9)
确立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各成员根据本课题的主要任务重点,制订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子课题的工作计划,根据实施方案进行广泛深入的教学实践,围绕预习习惯的培养进行教学研究,形成和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并及时进行交流。不断修正和完善实施方案,举行课堂教学示范观摩,及时进行资料的整理和阶段小结。
4、结题鉴定阶段:(2012.10)
展示课题研究的相关成果,完成结题报告,为课题的结题鉴定作好充分的准备。
五、研究效果及分析
 半年来,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目标和步骤,通过对预习习惯相关理论的探索与研究,对学生的预习策略和预习行为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评价,并及时进行交流、总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1、学生主动预习的习惯逐渐养成
对我们班64人进行调查,从调查发现,我班同学主动预习的习惯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并初步掌握预习策略,懂得预习什么、怎么预习、预习得怎么样,在主动参与中,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乐思善辩的习惯,勤翻工具书的习惯,博览群书、广泛摄取信息的习惯,自疑解疑的习惯,为学生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1)本班前测、中测、后测结果对比
 项 目
前测选项人数
百分比
中测选项人数
百分比
后测选项人数
百分比
认为课前预习很重要
28
56%
41
82%
48
96%
自己能主动地预习新课
15
30%
27
54%
45
90%
学习遇到困难自己解决
22
44%
30
60%
46
92%
认为自己预习习惯很好
19
38%
25
50%
41
82%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在大力提倡终身学习的大环境下,学生是不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否会学习?学生是否爱学习?学生是否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良好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轻松地学习?
首先,从前测看,大多数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不浓,其主要原因是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读死书、死读书的情况还在,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许多家长的观念陈旧,对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重视不够,大多数家长只重结果(学习成绩)不看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其次,家长对于何为良好的预习习惯一知半解,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对于像课前主动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等一系列学习要求,不能很好落实,流于形式,也造成了学生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重视。
再次,老师对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不能持之以恒,要求多,落实少;作业多,方法少,也就造成了预习、复习天天搞,学生却不知怎样去预习、如何去复习。
实验过程中,中年级学生主动预习情况,由家长根据预习的认真程度进行打分,老师根据横向对比,评比最佳“预习之星”,给予奖励。高年级同学能坚持主动预习者,家长监督,老师让其当一个月以上的班干部。
从表一的人数变化与百分比变化中,我们明显看到:学生主动预习的习惯逐渐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大多数的学生养成了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
(2)本班前后对比
六年级时学生的提高率最大,但是随着年级的增加而主动预习的人数提高速度却没有五年级学生的提高率大。原因是多样的,五年级时,家长说教得比较多,而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家长也就对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养成有所疏忽。但就整体而言,我们班学生的主动预习能力明显加强了。
2、学生学习的方法更灵活、更科学了。
实验进行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是以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为主的,课前不会预习,课堂上不会质疑提问,课后也不能及时复习,并加以拓展。而经过实验,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方法较普通班学生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有些学生,在能认真分析自己的学习状况,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据此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学生更加热爱学习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喜欢自主预习,也喜欢合作预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3、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进行了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显著提高了。在老师搭建的平台上,学生在预习时能主动参与所获取的知识,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用得着,记得牢,学得好,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二)减轻了家长的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
前后对比
家长辅导孩子功课
家长帮助解决孩子学习上的问题
实验前
52%
68%
实验后
24%
32%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实验前帮助孩子学习、辅导孩子功课的家长占一多半,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而且家长在工作之余还要辅导孩子,加重了家长的负担。而实验后,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变浓了,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学习成绩提高了,家长也变得轻松了。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本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我班任课老师也普遍反映: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上课也善于提问题了,老师教得轻松了,学生也学得轻松了。
(三)个案的代表性为教学研究提供帮助
个案1:
我们班的张全奇同学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在课堂上,他的每次发言都会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极强,学习上有一股钻劲,且爱好广泛,身上有着极大的潜力可挖掘。但学习习惯不好,依赖性强。实验初期,他对老师的预习要求极为不屑,他认为自己是很聪明的,无论有什么样的方法都能学好,觉得预习是浪费时间。课题组的老师经过讨论制定了详细而周密的计划,对其性格先进行了确定:他属于主动探究型性格。其次是和其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让家长在家监督孩子,按照老师布置的预习要求来完成预习作业,帮助孩子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在实验中,我结合其自身特点,让他负责检查全组同学的预习作业,并在全班开展了“我是小老师”的预习竞赛活动。好胜的他怎肯落后,一学期下来,他的自学能力大大提高,不仅搜集的资料图文并茂,善于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而且变得爱提问题,爱思考问题。从家长对孩子在家情况的记录来看,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预习已变为他的一种习惯,一种爱好。同时,预习习惯的培养也矫正了他以往懒散、依赖的行为习惯。经过半年的工作实践,王星晨同学在班上已经被同学们公认为“小老师”。学习成绩也由原来的中等水平提高为优秀,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个案2:
我班的邱鹏宇同学是一个文静内向、踏实认真的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疏忽,加上父母的文化水平也不高,对孩子关心少,对孩子的学习更是不闻不问,使其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下滑,并滋生了许多坏习惯。经过我多次耐心细致的谈心和从同学处对其的了解,认为该学生主要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加上在家无人督促,父母忙于做生意,对孩子关心少。我先在生活上多关心他,鼓励班上的同学和他多交往,多交流。其次以培养他良好的预习习惯为突破口,手把手地指导他方法。在一段时间的培养下,他的学习有了明显好转,但却发现他对老师有了过份的依赖,学习没有主动性,兴趣不高。我及时调整了对他的培养策略。了解到他特别喜欢画画后,我特地在班上设置了一项鼓励奖,只要哪个同学有了进步,就奖给他一张小贴画。并鼓励同学们自己设计自己的预习作业,做出自己的特色来。
六、研究结论
近一年的课题研究,使学生、家长、老师都受益匪浅,我们自己也获得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经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我们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科学原则,努力排除其中的不确定因素,结合我班实际总结并设计出我的实验模式:
1、学生素质的提高,首先要归因于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
好习惯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其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激发其自主预习的意识。良好的预习习惯会促使其养成认真听讲以及按时完成作业等其他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和家长必须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引导。
2、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新课标中指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有高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态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课题实施过程中,许多家长和老师的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培养孩子在游戏中想问题,查字典学英语,用扑克牌学数学。孩子的兴趣产生了,学习自然变得简单了。
3、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实施不同的方案
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方法引导是我们在实验中得出的重要结论之一。经过我们的实验表明,大多数孩子在使用正强化方法时都或多或少地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仍有极少数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对该方法效果不明显。我们适当地使用批评和惩罚来刺激其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的心理也在不断变化,他们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情感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实施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应对学生的世界有较多的了解,方可跟上学生的思路。只有了解学生,你才能帮助学生。
4、学生素质的提高,更要归因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家长与学校的密切配合
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在自主学习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小学生的自主预习活动,主要还要靠老师和家长的激励及指导,要看老师和家长是否给学生创造了自主预习活动的空间,以及如何激励和指导学生的自主预习活动。我们课题组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逐步提高了自身素质,从而正确科学地指导学生自主预习,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七、问题与思考
半年多的研究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正确把握预习方式的特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可以建立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预习方式,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没有良好的自主预习习惯,将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乃至终身发展。虽然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收益颇多,但困惑也不少,如学生主动预习习惯虽然已基本养成,但对学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1、老师平时工作量大对预习习惯培养的影响。
预习习惯的培养重要的是学习策略的有效指导,探究活动的亲历亲为,由于学生性格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因此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预习习惯,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药,争取寻求更好的方法,这些就平时比较繁忙的教师带来了一定困难。我们实践中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方法,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不是很理想,例如,学生带着预习时遇到的难题探讨或讨论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合作预习的参与面还不广泛,个别学生预习不够主动,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预习中收获较小等等。
2、对预习习惯培养的认识尚需进一步提高。
现代学习方式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了多纬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目前还有一些教师对学生自主预习方式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往往更多地关注表面的形式,非常容易导致机械的、形式主义的做法,需要加强对学生自主预习方式本身的研究,使每个教师对学生的自主预习方式及其转变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更辩证。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预习时间里,掌握更多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精华,也需要重点深入地研究。
3课后拓展有待进一步加强。良好
研究的成果还不能完全满足教科研发展的需要。因为的预习习惯还包括课后拓展等,下一步要继续研究,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著《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2、郑金洲著《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3、董洪亮著《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编辑:张吉庆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大连庄河市实验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庄河市红岩路三段548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