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案例 > 例谈如何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

例谈如何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

2012年12月19日 10:53:59 来源:大连庄河市实验小学 邱双红 访问量:303

摘要:如何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一、铺路搭桥,让教材“立”起来;二、展示过程,让教材“活”起来;三、合理补充,让教材“实”起来;四、适当变通,让教材“宽”起来。

关键词:创造性使用   数学教材

    正文: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信息源,是教学活动实施的线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内容、知识传授的深度和广度时,既应以教材为主要依据,又应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学习心理等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伴随着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一路走来,可以说是其中的酸甜苦辣尽已品尝。数学新教材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知识点多,知识面宽,教材只是呈现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情境图,而对一些规律性的知识根本没有概括,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去探讨、归纳和总结,这无疑给教师教学增加了难度。刚开始时我也无法适应,可一路实践,发现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只要我们能灵活的使用和把握教材,许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

    一、铺路搭桥,让教材“立”起来

    我们知道教材中的知识是人类长期锤炼和沉淀的结果,是按照成人的逻辑整理而成。假如教师还“照本宣科”,那么学生就会更加觉得数学枯燥、抽象,而产生厌学情绪。怎样才能在“以书面语言为载体出现在教材上的例题”和“已有一定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的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呢?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情境,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从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维同步兴奋进入状态。

    如第十一册“百分数的应用(一)”时,教材是开门见山,直接开讲的。如果采用下面的方法引入新课,学生势必兴趣盎然。

    一开课,我先出示了几个含有分率的句子,让学生们找单位“1和等量关系式,为本节课学生们更好地分析和理解百分数应用题做了一个铺垫。接着,通过学生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谁也离不开水,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当温度降到0度以下时,会发生什么变化?(会结成冰)对,这是一个物理现象,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也有很多的数学知识,小明就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他在盒子里装了45立方厘米的水(出示情境一),结成冰后,冰的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体积增加了)冰的体积大约为50立方厘米(出示情境二),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提百分数问题。这样的情境创设,在例题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有趣的百分数应用题会使学生心潮起伏,跃跃欲试。

    除了可以用创设生活情境来铺路搭桥外,也可创设活动情境、故事情境,把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现象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展示过程,让教材“活”起来

    教材在编写时,也注重把新知识有层次、有顺序地呈现给学生,有的用文字加以说明,有的用连续的几幅图来展示这些动态的过程,但限于篇幅,教材不可能把每个知识的形成过程都展示出来,况且这些说明和图解一旦印在纸上,就被“冷冻”和“定格”,使动态的过程静止化了。教师应该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探索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如教材在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先出示图,叙述“将一个圆形纸片分成8等分,将每份剪下后按书中的方法进行拼接,看能拼成什么图形”。然后用图表示“把圆分成16等份、32等份,等分的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越接近什么形状?”通过看书中的图,学生不难看出,拼接后的图形接近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但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理解,那么怎样将静态的知识更加形象化呢?

    我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把一个圆分别平均分成4等份、8等份、16等份、32等份,再拼一拼。让学生在拼一拼、比一比中看到,拼成的图形随着份数增加逐渐成为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接着让学生猜测如果把圆等分成64份、128份……再拼会怎样,然后教师用课件展示来验证学生的猜测,这时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感知和表象,很容易得到这一结论。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推导出来的圆面积公式深信不疑,牢固掌握,而且还渗透“化曲为直”和“极限”的思想。

    三、合理补充,让教材“实”起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课本中有一些题材脱离了现代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而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却未能进入课本。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就地取材,将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充实到教学中去,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

    如在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时,教材在呈现了例题之后,练习题却很少。统计这部分知识学生本来就很陌生,如果再脱离实际,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我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设了一些练习题。如,把今年“一二.九”长跑男、女生的比赛成绩制成统计表,呈现给学生,然后再制成统计图,对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信息。让每个小组把每次月考成绩进行统计,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然后再分析小组人员的月考成绩变化情况,找到努力的方向。

又如“利息”的教学,书上利息的计算方式为:利息=本金x利率x时间,此公式只适用于教育储蓄和国债,已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教学中通过调查交流,联系现实生活将课本上的利息计算方法完善为: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这样不仅用活了教材,而且超越了教材。

    四、适当变通,让教材“宽”起来

    现行教材中的例题都经过数学处理的,被人为简单化、典型化、理想化,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太小,主要表现在问题设计得太细,思路规定得太死,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敢于突破现行教材的束缚,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教材。

    首先,现行教材中的开放题是很少的,绝大多数的习题例题都是“封闭型”,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把教材中的“封闭”题上出“开放”味。

    记得在学习《比的化简》后,我出了这样一道填空题1236=( ):( ),这是一道学生没有多大兴趣的题,大部分学生都填13,可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教师说后项,学生说分子前项,接着学生说前项、教师说后项。这时调皮的学生报出了一个“7,我马上抓住机会,让学生讨论能找到后项吗?一开始时学生都说不能,因为没有一个整数乘以7等于12。过了一会儿,有个学生喊了出来,12361313721,分母是21。我表扬了他真能干,能巧妙利用13做桥梁找到答案。然后我又借题发挥,提出前项分别是5201350时后项是多少,学生都能正确回答。一道平淡的填空题稍改变后,就大大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靠教师的善于运用。”因此教师要改变“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应以学生“如何学”为着眼点,对教材进行“裁剪”,让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丁锦华:《如何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

2、武艳敏:《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

3、何波:《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小学数学教材》

4、严美玲:《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

编辑:张吉庆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大连庄河市实验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庄河市红岩路三段548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